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高考改革到底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高考改革从哪届开始

2024-07-13 13:04:20 | 一一教育网

今天一一教育网小编整理了高考改革到底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高考改革从哪届开始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改革到底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高考改革从哪届开始

高考改革到底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2014年。 一一教育网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项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同时,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扩展资料:

改革内容:

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

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到底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高考改革从哪届开始

北京高考哪天结束

北京高考于6月7日结束。

北京高考通常在每年的6月7日左右结束,高考考试时间为3天,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北京高考报名时间通常在每年6月的上旬进行,具体时间需要根据当地教育局的通知而定。

北京高考的科目设置与全国高考的科目类似,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必考科目,同时还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选考科目。

北京高考考场安排由当地教育局负责,考生们可以在考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自己的考场信息,以便及时赶到考场。北京高考评卷标准严格,评分标准清晰明确,涉及到各个科目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评卷过程具有公正性和透明度,保证了考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北京高考改革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北京高考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例如,北京成功推行了新高考改革,取消了原来的文理分科,实行了“3+X”选课制度等,从而更好地促进了高中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要成功地通过北京高考,考生需要认真备考,准备充分。备考期间,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备考方式和方法。比如,可以进行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开展系统、全面的知识点复习,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等等。

北京高考结束之后,考生需要针对自己的考试情况和成绩进行精准的分析和总结。同时,还需要积极准备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做好志愿填报和面试准备,争取尽快获得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北京高考是中国高等教育选拔的重要渠道之一,代表了中国教育水平的最高水平之一。它的成功举办和改革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高考改革到底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高考改革从哪届开始

高考改革从哪届开始

一一教育网(https://www.glyydyj.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改革从哪届开始的相关内容。

高考改革的相关信息。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从全国统一试卷到全国多份试卷,从单一选拔到多元录取,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昨天,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新世纪高考改革的各项思路已逐渐清晰,一项更为全方位、系统的高考改革正在渐次展开。
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
1952年,我国的高考制度创立,“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
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主持下得到恢复。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阔别11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当年共录取了27.297万人,高考录取率仅有4.8%。恢复高考伊始,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在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外语在很多省市并未列入总分,而是作为录取重要参考。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理两类都只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仅为7%。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招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考试史上的纪录。
1979、1980两年,高考录取率依然低于10%。直到1981年,高考录取率才达到11%。
1984年,我国开始保送生的试点,即由中学推荐,高等学校考核同意,免予参加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
1984年9月,英语正式被列入高考主考科目。此后的几十年里,英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考试科目。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高考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考试方法。针对高考传统的命题方法和考试方式的缺陷,我国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
1985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8年,这项改革试验扩大到语文、数学、英语等5个学科,英语科则扩大到全国17个省(市、区),涉及100万考生,经过由点到面的改革实践,上海、浙江先行试点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1989年7月,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试行高中会考制度,并在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当时,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突出,一些学生偏科严重,高考客观上承担了对高中教育教学有偏颇导向的责任。
1989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推行。
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
20世纪90年代初,保送生计划人数曾一度扩大。但保送过程中出现了中学为了提高名牌大学的升学率,“推良不推优”的倾向,出现了申报作假、干部和教师子女保送比例过高等现象。
1991年,湖南、云南、海南三省于1991年进行了在高中会考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的改革。
199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实行了会考后的高考“3+2”科目组设置方案,即语、数、英三科为必考科目,文史类加考政、史;理工类加考理、化,每科满分原始分150分。
1999年教育部规定,全国所有保送生都必须参加综合能力测试。
1999年在“3+2”高考科目改革8年后,广东省率先探索“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X”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1-2科。此后,各省陆续实施的“3+X”科目方案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少部分省市实施的是“3+大综合(或)+1”方案。
“3+X”科目改革的实施,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全国一张试卷、一种高考模式的状态,多样化的高考模式初露端倪。这一改革对考试内容改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
2000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分省命题,上海、北京率先单独组织高考命题工作。同年,北京、安徽等省区市试行春季高考改革,一年举行两次高考,试图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格局。但改革带来的新问题也接踵而至。实行春季高考后,由于参与招生的学校和专业都不理想,以致考生积极性不高。
2003年教育部在北大、清华等22所著名高校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在自主考试与面试的基础上进行初选,入选考生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可以由学校决定录取,招生比例为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的5%。
2004年内蒙古率先取消春季高考后,安徽、北京也相继选择退出。与此同时,参与自主命题的省份也在逐年扩大,已有16个省市区全部或部分实现了自主命题。统一考试的格局被打破,统一招生方式也在试图破冰。在连续两年多所学校试点的基础上。
2005年夏天,在中央领导的亲自批示下,由教育部、中宣部等多个部委牵头组织启动了素质教育大调研。其中,由时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牵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调研内容,最终完成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提出:高考改革“应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分离高考承担的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功能;将社会化的水平考试纳入高考体系;建立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服务记录,逐步实行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元录取制度。”并将这一目标最终实现的时间定位在2020年。
2006年,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扩大到53所大学。这项改革使高校有了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扩大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操作空间,同时对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至此,“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考试格局已初步形成。
2010年方案搁置
2010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成为高考改革的三大关键点,高考改革正式进入“窗口期”。
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内容涵盖16个议题,包括考试科目、备考选考、异地高考、分省还是统一命题等,并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专家组在此基础上又起草了一个高考改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方案在教育部党组会议讨论后被搁置,原因在于“分歧太大”。
2013年箭在弦上
2013年,在教育部的牵头下,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在“文理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重大改革措施上,各方争论很多,迟迟难以通过。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
2014年正式发布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2014年7月底之前出台。
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份重要文件。这次会议也将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提交中央政治局审议,这在中国当代高考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而在过去,考试改革方案基本由教育部牵头出台,采取单项推进,这次改革注定是一个全方位、系统的改革。
2014年9月3日,《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录取或不分批次按专业
北京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2014年11月30日在京开幕,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介绍,实行高考改革后,未来高考录取方向可能会淡化批次,为学生提供双向多次选择的机会。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则透露,未来5年国家将拿出2000亿元用于义务教育薄弱校的改造。
提供盲文试卷
从2015年高考开始,各级教育考试机构需根据残疾考生的残疾情况和需要以及各地实际,对符合高考报名条件、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的残疾人考生提供一种或几种必要条件和合理便利。包括:提供现行盲文试卷;提供大字号试卷;优先进入考点、考场;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如引导辅助人员、手语翻译人员等)予以协助;考点、考场设置文字指示标识、交流板等;允许视力残疾考生携带答题所需的盲文笔、盲文手写板、盲文作图工具、橡胶垫、无存储功能的盲文打字机、台灯、光学放大镜、盲杖等辅助器具或设备;允许听力残疾考生携带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助听辅听设备;允许行动不便的残疾考生使用轮椅、拐杖,有特殊需要的残疾考生可以自带特殊桌椅参加考试;对使用盲文试卷的视力残疾考生和使用大字号试卷、因脑瘫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上肢无法正常书写或无上肢等书写特别困难的考生延长考试时间。
此外,针对听力残疾考生,经申请批准后可免除外语听力考试。免除外语听力考试残疾考生的外语科成绩,按“笔试成绩×外语科总分值/笔试部分总分值”计算。
忘带证件可“刷脸”入场
2015年5月21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召开高考考务工作会。2015年高考,考生依然必须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入场,如果考生忘记或者遗失了身份证(或准考证),监考员可以先验证考生相貌,如果与准考证存根上照片相符,可以先安排考生进场考试,要求考生下一科考试时带来。

以上,就是一一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改革到底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高考改革从哪届开始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一一教育网:www.glyydyj.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考改革到底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高考改革从哪届开始”相关推荐
安徽省2024新高考 安徽新高考政策从哪一届开始实行
安徽省2024新高考 安徽新高考政策从哪一届开始实行

安徽新高考政策从哪一届开始实行 安徽新高考从2021年开始实行。 安徽新高考从2021年开始实行,2024年将进行首届新高考,采取3+1+2新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考生总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安徽省2024年高考文理科人数 安徽省2024年高考文理科人数介绍如下: 2024年,预计安徽省的高考报名人数

2024-02-09 08:17:19
安徽新高考政策从哪一届开始实行 2024年安徽高考复读政策
安徽新高考政策从哪一届开始实行 2024年安徽高考复读政策

安徽新高考政策从哪一届开始实行 安徽新高考政策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 2022安徽新高考方案政策发布: 首先从2021年开始新入学的高一同学,将不会再区分文理科。到2024年,安徽省将会全面采用新高考模式。 其次将实行走班制。因为安徽新高考模式下,同学们可以自由选科,学校将不会有固定的选科组合,因此将实行走班教育,也就是说同学们将不会在同一间教室中上完高中所有课程,将会

2024-01-05 19:17:48
高考改革3+1+2什么时候开始
高考改革3+1+2什么时候开始

高考改革3+1+2什么时候开始 高考3十1十2模式不同省份的开始时间不同,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高考3十1十2哪年开始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2024-03-28 15:52:00
高考时间安徽2023年时间表 安徽新高考是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高考时间安徽2023年时间表 安徽新高考是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高考时间安徽2023年时间表 关于高考时间安徽2023年时间表如下: 2023年安徽高考时间为6月7-8日以下是具体时间安排表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考试院公布信息为准一、安徽高考时间具体安排表我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于6月7-8日进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

2024-03-26 21:11:56
2024年安徽高考报名时间和截止时间(安徽新高考政策从哪一届开始实行)
2024年安徽高考报名时间和截止时间(安徽新高考政策从哪一届开始实行)

2024年安徽高考报名时间和截止时间 2024安徽高考报名时间在2023年10月25日-29日。 1、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在学籍所在地报考,高考报名点一般为所读的中学。往届毕业生和高中阶段户籍从外省迁入的应届生在户籍所在地报考,高考报名点一般为本人户⼝所在的县(市、区)招生办公室。 2、网上预报名。网上预报名期间,考生通过考生号及初始密码登录普通高考报名系统。网上报名时,考生须认真阅

2023-12-30 02:45:33
安徽新高考是从哪一年开始实行?(2024年安徽高考报名时间和截止时间)
安徽新高考是从哪一年开始实行?(2024年安徽高考报名时间和截止时间)

安徽新高考是从哪一年开始实行? 安徽新高考是从2021年开始实行,也就是从2021年9月高一新生入学时开始实行,2024年将进行首届新高考,采取3+1+2新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首选1门科目,然后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再选2门科目参加选择性考试,总分为750分。 一、改革目标 2021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改革考试科目设置

2024-03-02 20:51:20
2024年的高考改革有哪些改动
2024年的高考改革有哪些改动

2024年的高考改革有哪些改动 2024年广东高考政策如下: 2024年广东高考的科目设置将会有所调整,将会取消物理和化学两个科目,而将政治和历史两个科目纳入高考科目范畴。这一变化意味着考生需要更加注重对政治和历史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应对高考。 除了科目设置的调整外,2024年广东高考还将会调整考试方式。将会取消传统的笔试方式,而采用计算机化考试的方式。这一变化意味着考生需要

2024-01-03 19:47:36
安徽高考赋分从什么时候开始
安徽高考赋分从什么时候开始

安徽高考赋分从什么时候开始 该省的新高考赋分制度始于2024年。 安徽是第四批高考改革省份。2021年9月15日,安徽取消文理科,决定实施“3+1+2”新高考。安徽省的新高考赋分制度就是在2021年发布的新的高考赋分规则的基础上实施的。 等级赋分制,主要指总分750分中的200分实行赋分,占总分的26.67%。具体指“3+1+2”中的“2”,考生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的两门

2024-01-09 18: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