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解读 > 正文

新闻与传播专硕学校排名(新媒体专业学校排名)

2024-04-08 01:53:08 | 一一教育网

今天一一教育网小编整理了新闻与传播专硕学校排名(新媒体专业学校排名)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新闻与传播专硕学校排名(新媒体专业学校排名)

新闻与传播专硕学校排名

新闻与传播专硕学校排名如下:

1、西南政法大学

西政的新闻传播学院是全球新闻传播学院是我国法科大学里第一个开设的新闻专业。学院采用“主新辅法”教育培养模式,形成了新闻学法学结合的独特学科交叉优势。

2、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目前已成为学科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创新、办学格局开阔的传媒类高校。北印新闻出版学院包括新闻与传播、新闻传播学、出版三个硕士点,以出版为特色。

3、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分有杭州钱塘和桐乡乌镇两个校区,浙江传媒学院是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浙传的研究生院集中于杭州校区,辐射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报集团等传统媒体,与阿里巴巴、传媒资源丰富,业内认可度较高。

4、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是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部省合建高校。从全国新传院校来看,学科实力排名较强。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本学科为B,位列全国第17位。

5、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坐落于古朴而美丽的八朝古都开封。目前拥有的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四个二级专业:新闻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和广告与媒介经济。

新闻与传播专硕学校排名(新媒体专业学校排名)

新媒体专业学校排名

新媒体专业学校排名如下:

新闻传媒专业的大学排名:中国传媒大学排名第一位、中国人民大学排名第二位、暨南大学排名第三位、而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排名紧随其后。

1、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位于首都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

2、中国人民大学

学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3、暨南大学

学校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

4、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5、上海交通大学

学校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7年经历西迁与分设,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新闻与传播专硕学校排名(新媒体专业学校排名)

新传考研学校排名专业排名

新传考研学校排名专业排名如下:

1、中国新闻学院(CUCN)

2、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3、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

4、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一一教育网

5、中国人民大学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院

6、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7、浙江大学宁波大学

8、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9、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10、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11、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12、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13、北京语言大学

14、中央戏剧学院

15、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商学院

16、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是包括了人类社会的所有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范围非常广。其次,它是一门兼跨人文与社会的学科,并不像语言、心理等专业是偏重于某一个方向,新闻传播呢本身就是基于信息、心理、社会、政治等专业而发展起来的。

从各大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的专业主要有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媒介管理学、国际新闻学等。

以上就是一一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闻与传播专硕学校排名(新媒体专业学校排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新闻与传播专硕学校排名(新媒体专业学校排名)”相关推荐
传媒类大学排名(新闻传播考研院校排名)
传媒类大学排名(新闻传播考研院校排名)

传媒类大学排名 NO.1中国人民大学 位置:北京。这是一所综合实力非常强悍的大学,它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北京丰富的经济文化资源也为人大的学子带来了许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就业方面的优势。 在专业设置方面,人大比较稳定和传统,主要有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和广播电视学四大专业。推免率高,统考名额少,分数线稳定,历年分数线对你择校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2016年分数线已经是370,改卷也

2024-02-05 07:40:10
新闻与自媒体专业大学排名 传媒类大学排名
新闻与自媒体专业大学排名 传媒类大学排名

传媒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 传媒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如下: 1、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招生专业:新闻与传播学(文、理);广告学(文、理);传媒管理(文、理);网络与新媒体(文、理)。 历年分数线:根据学校信息,该专业录取文科生的最低分数线比较稳定在570分以上。 2、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招生专业:新闻与传播学(文、理);网络与新媒体(文)。 历年分数线:根据

2024-01-03 13:24:11
新闻传播专业学校排名(美国传媒专业排名前十的大学)
新闻传播专业学校排名(美国传媒专业排名前十的大学)

新闻传播专业学校排名 在最新公布的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类大学排名中,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最好的排名第一的大学是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排名第二,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三。 新闻传播学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专业有: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等,高考文理兼招。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执政党的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各种信息传播现象的

2024-01-19 17:07:40
全国网络新闻与传播学校排名情况如何怎么样 网络新闻与传播就业方向
全国网络新闻与传播学校排名情况如何怎么样 网络新闻与传播就业方向

网络新闻与传播就业方向毕业可以做什么工作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有很多,如网络新闻采编、网页设计制作、网站建设管理、网络宣传策划等工作,都是比较适合的。网络新闻与传播就业方向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网络新媒体传播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网络信息检索分析、网络新闻编辑发布、网络宣传策划能力,从事网站栏目策划、网络新闻采编、网络信息编

2023-05-22 15:01:39
新闻传播学大学排名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大学排名
新闻传播学大学排名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大学排名

新闻专业院校排名 新闻学专业排名前三的大学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 新闻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文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学科主要以文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为学科基础,同时又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新闻学专业就业前景 新闻学专业一直是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新闻学的录取分数往往比正常本

2024-03-23 16:29:59
美国新闻与世界大学排名 新闻传播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
美国新闻与世界大学排名 新闻传播学专业大学排名及分数线

新闻专业院校排名 新闻学专业排名前三的大学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 新闻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文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学科主要以文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为学科基础,同时又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新闻学专业就业前景 新闻学专业一直是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新闻学的录取分数往往比正常本

2024-02-08 07:11:06
新传考研分数线排名 新闻传播专业大学排名
新传考研分数线排名 新闻传播专业大学排名

新传考研分数线排名 新传考研院校排名具体如下(按顺序排列): 中国人民大学A+;中国传媒大学A+;复旦大学A;华中科技大学A;清华大学A-;上海交通大学A-;武汉大学A-;暨南大学A-;北京大学B+;华东师范大学B+;上海大学B+;南京大学 B+;南京师范大学B+;浙江大学B+;厦门大学B+;四川大学B+;河北大学B;安徽大学B;郑州大学B;湖南大学B;湖南师范大学B;中山大学B

2024-02-08 21:13:03
大学专业排名新闻专业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大学排名
大学专业排名新闻专业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大学排名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校排名 全国新闻传播学专业大学排名前10强大学名单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专业是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特征的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专业,使其具有从事新闻媒体、舆论宣传、出版发行、文化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部门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就业前景:

2024-01-12 04: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