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业解读 > 正文

大学专业评估排名sci 谁知道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2024-02-16 18:55:24 | 一一教育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大学专业评估排名sci 谁知道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相关的问题,今天,一一教育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大学专业评估排名sci 谁知道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大学物理系全国排名

北京大学理科专业从建国以来一直是全国高校中最好的,物理学当然也不例外。说它
是是全国最好的物理系(学院)毫不过分。北大物理最大的特点是各个二级学科方向都很
强,尤其理论物理领域远远领先于其他高校,其它的几个二级学科方向也在全国位列三甲
,北大物理一共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
多位中科院院士再加上首都科教中心的得天独厚优势,北大物理综合实力在未来一段时间
内将仍然能在全国高校中保持领先优势。
南京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在国内高校中首屈一指,凭借这个优势奠定了他在国
内数一数二物理系(学院)的地位。在这点上很像中科院物理所,在目前物理学界最庞大
最热门的分支确立领先优势也就同时确立了在整个中国物理学领域的领先优势。南大物理
共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无线电物理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除凝聚态物理外
和它的声学专业也是全国高校中最强的。如果把天文学纳入物理学领域的话,由于比邻紫
金山天文台,它的天体物理专业在国内更是一枝独秀。
顺便提一句,我大二的时候曾经有幸听到南大物理系冯端院士所做的报告。他与中科
院半导体所的黄昆院士可以并称为中国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的核心部分)的泰山北
斗。老先生80余岁的高龄面色苍老却依然精神健铄,说话平缓有力,在报告结束后还十分
和蔼认真地回答我这个小辈的问题,学者风范让人肃然起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专业,光听名字就能大致明白他在物理学界的地位了。由于是
中科院建设的学校,在院系设置上一直奉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中科大是在
全国唯一有两个物理系的高校。物理系以研究凝聚态物理和光学两个大的应用方向为主,
其对应的自然是中科院物理所。它的近代物理系以研究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及核物理,原
子分子物理,等离子物理等理论及实验方向为主,对应过去中科院的近代物理所(现分裂
为北京高能所,兰州近物所和原子能研究院)。科大物理有五个国家重点学科,分别是理
论物理,粒子物理及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等离子物理,比北大和南大还要多出一
个,它的近代物理领域一直是全国高校中最强的。
2004年科大年轻的潘建伟教授当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这在整个中国物理学界是一个
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在量子纠缠态以及量子信息传输领域的研究成果使中国在该领域一
跃成为世界领先,其意义丝毫不亚于刘翔的奥运金牌。不久前刚刚听过他做报告,给我等
小辈的印象是他态度认真,语气诚恳,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师兄,然而从他的话语中可以感
受到他谦虚中不乏自信,谨慎中透露着激情,是所有从事科研工作年轻人的典范。也许我
们对潘教授未来唯一的期待就是能为中国带回一枚诺贝尔奖章了。
和南大抓住凝聚态物理一样,复旦大学物理系抓住了物理学的第二大应用领域光学,
从而也奠定了其国内一流物理系的地位。复旦物理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三个国
家重点学科,其中光学领域是全国高校中最强的。大上海难以抗拒的物质诱惑对于基础科
学研究或许是地狱,对于应用科学研究绝对是天堂,这种发展物理应用领域的先天优势是
其他城市的高校所望尘莫及的。
提到复旦物理,不能不提到杨福家院士。他不仅是国内最知名的物理学家之一,而且
由于担任过复旦校长和英国诺丁翰大许校长职务,他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有着最清醒的
认识,批评常常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颇有李熬的风范。对此人除了钦佩二字别无它法,
如果可以在全国学生范围内选举教育部长,我一定会投他的票。
表中还剩下一所高校清华。清华大学多年稳坐中国高校头把交椅,但其物理学的地位
却与之有些不太相称。大家不要忘了这是因为刚建国不久全国规模的院系调整,很多学校
成为了只有工科没有文理科的院校。与清华情况及其相似的是浙江大学,解放前它们的物
理系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两个物理系,曾分别诞生了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世界华人的骄傲
。院系调整后清华和浙大整个物理系都分别并入了北大和复旦。现在他们的物理系都是短
期内重建的,虽然少了前面四所学校物理专业的深厚基础但他们的发展速度和财政支持是
前面四所高校所望尘莫及的,再加上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对母校物理学科的全力支持,在短
期内清华物理和浙大物理很有可能赶超前面四所学校。
以上是中国高校中最好的几个物理系(学院),可以发现它们都集中在北京和华东地
区。对于偌大的中国许多地区有志于从事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都能考上清华北大根本不
切实际,而华东地区那几所高校在许多偏远省份招生很少,物理专业经常只有一两个人,
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全国其他地方几个比较有实力的物理系。我们从北京出发,逆时针在
中国地图上画出一个圈,沿这个方向开始搜索。
华北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有理论物理一个国家重点学科,身为全国最好的师范院校,它在
物理学教学和科研两方面都有着不错的成就,是一个研究物理的好地方。
南开大学物理系(学院)虽然没有他的数学系那么出名但同样人才辈出,在纳米材料
研究领域更是成绩斐然。学校建有现代光学研究所,学校的知名度加上天津市的良好地理
位置,让这里成为一个比较理想的物理学科科研基地。
山东大学物理系改名为物理与微电子学院,从名字中可看出它的主要发展方向。山大
物理近年做出了许多成果,在SCI物理方面的论文排名也是逐年攀升。有凝聚态物理一个国
家重点学科。对于高考竞争异常激烈的山东省来说,这对省内有志学物理的学生也是一个
不错的去处。
另外,山西大学的光学研究也十分了得。
东北地区:
吉林大学物理专业可以说是东北地区唯一比较正规的物理专业,吉大物理有凝聚态物
理和原子分子物理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仅次于上述几所高校,并且在理论物理方面,常年
从事核多体研究的吴式枢老院士可能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专业理论物理研究的专家。盲目
的合校对吉大物理的发展并没有造成什么正面影响,而且由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效仿清华和
浙大的原工科院校努力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吉大物理凝聚态专业的很多老师正逐渐向那里
流失。哈工大在原有光学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再补充上凝聚态物理的实力,想必前景十分
光明。
西北地区:
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地区的分工不同,提到东北人们往往会想到重工业,提到大西北人
们就很容易想到国防了,的确就拿西北地区最知名的物理系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来说,其专业大都集中在很强的应用技术方向,并且一些专业与于国防需求密不可分,兰
大物理有粒子物理及原子核物理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其应用物理专业以核技术方向研究为
主。可以说西部的很多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为国家需要一直在作着默默付出而无怨无悔,这
足以令其他地区高校的毕业生深感内疚了。
西南地区: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西南地区物理学领域一枝独秀,因为也属于西部地区
,它的专业方向自然和国防领域有比较强的联系。川大物理有原子分子物理一个国家重点
学科,该学科由来自吉林大学的我国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创始人苟清泉院士一手创办,并且
这个在领域与位于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学科设置上与兰大
物理多少有些类似,在这点上突出了西部高校物理研究重视应用技术和国防技术的特点。
华南地区: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光听名字感觉比川大物理和兰大物理更向应用技
术领域迈进了一步,也许不同的是它以研究民用技术为主,而后两者更倾向于军用国防研
究。中山物理有凝聚态物理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并且是全国少数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的
高校,珠江三角洲中国经济龙头的地位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山大学物理学科基础研究向应用
技术的转化,在整个华南地区中山物理是具有绝对优势的物理专业。

华中地区: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华中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湖北人天生的聪明才智
对武大物理的建设有着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都有着不错的成绩。
同城的华中科技大学在光电子领域全国高校中独占熬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光电子国家实
验室,这对华中地区物理专业的人可以说说是天赐良机,既然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以应用方
向研究为主的时代,那么在光电子这样的相关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大展鸿图将是物理学工作
者最有前景的选择。

以上列举了中国高校中实力最靠前十多个物理系,它们基本上都拥有物理学的国家理
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全国一共14个)。相对于北京和华东地区几个一流的物理院系
来说,剩下几个的姑且算做中国次一流的物理院系。它们与一流的几个相比在本科教育上
虽有差距但并不很明显,因为本科阶段所学的课程内容和要求程度也大体相当。但到了研
究生阶段,由于科研水平的差距使得研究生教育水平差距变得比较明显,因此对于这些院
校有志向继续从事物理专业深入研究的学生来说,在国内有一个比那些一流物理院系更为
理想的地方,那就是中国科学院。以下篇幅我将重点介绍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物理及相关领
域研究机构。
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及名称 排名 得分
80008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1 96.97
10001 北京大学 2 92.64
10284 南京大学 3 90.28
10358 中国科技大学 4 88.08
10246 复旦大学 5 85.60
80140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5 85.60
10003 清华大学 7 82.59
8281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8 81.37
还是这张表,可以看出中科院两个物理方面研究所,一个以很大优势位居榜首,另一
个与复旦物理并列第五。在中国科学院上百个研究所当中,只有表中的物理所,上海光机
所,北京的高能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拥有物理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即在8个二级学科6个
以上方向有素研究),高能所是否参加这次评比我不是很了解。中科院跟高校科研相比的
特点是分工明确,经常只此一家。各个研究所研究领域都比较狭窄,但几乎各个所在自己
的研究领域都是国内最权威的。相比高校中科院的科研更加专业化,对国家战略意义更大
。 北京的中科院物理所在五,六十年代曾被称作应用物理研究所,从名字的变化可以看
出物理学重心从基础探索到应用研究的转移,这也是全世界物理学的发展趋势。物理所研
究的主要方向毫无疑问就是凝聚态物理学,并且这个领域在国内遥遥领先,在其他方向的
研究也基本上都与凝聚态直接相关。凭借在物理学最大分支方向上世界水平的研究,不仅
使它在国内物理学界独占鳌头,在整个中科院研究所中科研实力也是数一数二,曾经在赵
忠贤院士领导下在超导领域做出世界领先的成果。刚刚建成的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几乎
全部依托在这里。中国物理学会也正是挂靠在这里,在今年世界物理年国内的一系列活动
中,物理所自然成为发起者和主要组织者。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国内激光领域的绝对权威,正因为这点使得其光学基础与应用领
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前面说过光学是物理学目前的第二大分支,并且由于激光器的发
明使得光学成为物理学最早步入大规模应用领域的方向,因此在物理一级学科排名能进全
国第五,中科院第二。上光所在中科院内被划归到技术科学部,从这点可以看出国内已经
把光学领域看作又一个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方向了。上光所04年一共招收了78名研究生,
其中只有9人今后从事基础光学研究方向,其余均从事光学工程和材料学方向。目前光学工
程逐渐成为近期继电子科学技术之后又一个从物理学独立出去的一级学科,只是完全独立
发展还有待成熟。上光所的光学工程一级学科排名仅次于清华大学列全国第二位。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国内唯一的一家从事基本粒子实验及其相关研究的机构,建
有国内最先进的世界水平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它代表了整个中国的高能物理
研究水平。其前身是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又一次看出物理学重心从基础探索向应
用研究的转移),后来该所基础研究部分分离出来成立了高能所,核能研究部分成为了现
隶属于核工业部的原子能研究院。几乎同时建成的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改名为上
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以研究重元素离子为主)或许和它有
些渊源。由于前面讲过高能物理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因此高能所通过对加速器的改造令其
发挥同步辐射光源功能,从而重心逐渐从试验物理向应用物理转移。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可以称作是中国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其中会聚了中国理论
物理研究的精英力量。它也可能是中科院规模最小的研究所,和院士占研究员比的例最高
的研究所,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何祚休院士了。所内近一半的人研究基础理论方向,在这个
探索自然最深层次的领域,这少数的精英很可能还是国内绝大部分的研究力量。另一半人
作是应用理论研究,前面已经讲过这是从事理论物理的大多数人的研究方向,目前在交叉
学科理论的研究前景非常被看好。
中科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的成立验证了电子科技领域发展壮大到从物理学中独立的过
程,有著名的黄昆院士坐阵,北半所实力可见一斑。它隶属于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在半导
体领域国内一枝独秀,并成为中国光电领域的一个重要力量。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研究物理领域的部分主要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在
这个领域全国领先,并与上海光机所共同组成了中科院冷原子与量子频标中心。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下属有安徽光机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固体物理研
究所。其中安光所主要研究大气光学方向,应用意义很明显。后两者规模相对比较小,固
体所也是中科院内一个重要的凝聚态物理研究点。三个研究所位于合肥市的科学岛上,与
中国科技大学同城,交流十分频繁,他们构成了中科院规模仅次于京沪两地的一个研究基
地。
其他与光学应用技术相关的中科院研究所还有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西安光机所,
成都光电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等。其中长光所是中国最早的光学研究所,是以上各
个光学领域研究所的发源地。它的激光物理部分分出到上海建立了现在的上海光机所,研
究瞬态光学的部分组建了西安光机所,光电技术部分成立了成都光电所,红外线遥感领域
形成了现在的上海技物所。长光所目前集中于对民用光学领域以及固体发光材料(合并的
原长春物理所主要研究领域)的研究,是中科院规模最大的研究所。连同以上几个研究所
名义上组建了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有意主导中国光电产业的发展。
以上列举了中国科学院物理及其相关方向的研究所,在表中与一个单位还没有介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俗称九院,也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不太熟悉,但提起原子弹和氢弹
的研究,提起邓嫁先、于敏、等两弹一星元勋的话,相信很多人会对这个单位肃然起敬了
。现在九院在京沪等第都有自己的研究所。由于是国家单独编制,事关国防研究的机密,
我自然对它无法有更多了解,只知道九院地处于四川绵阳,或许长虹集团和它有些渊源。
顺便补充点关于研究物理的人今后可能大量涌入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国光电产业的
个人一些看法。在电子产业发展十分成熟的时候,光子产业已经悄然兴起。连电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都要靠光子传播,光子很可能是所有信息和能量最终载体了。21世纪是将是光子
的世纪,光电时代大有取代电子时代的希望主宰整个信息产业。光与物质(主要是电子)
相互作用是人类科技永恒的主题,这个产业将来会吸引很多凝聚态物理和光学专业的学生
。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在争当中国光电产业的中心,其中其以武汉和长春两地竞争尤为激
烈,都先后打出了“中国光谷”的口号。从我个人观点来看,如果不算北京话,上海市是
中国最具有发展光电产业的潜力和条件的地方。武汉主要依靠刚刚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立的
光电国家实验室,以及武汉大学和武汉物数等一些科研力量;长春主要依靠长春光机所光
学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吉林大学和长春应化所的科研力量。从实力分析二者确实旗鼓相
当,但相比上海地区,中科院下属的上海光机所,上海技物所,上海微系统所都是在光电
技术方面国内非常领先的研究机构,再加上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的科研实力,而且在上海
应物所要建成国内最先进的饿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这些都是武汉和长春两地所无
法企及的。而在最关键的资金投入方面,上海的经济实力更是可以傲视全国。也许上海人
的精明就表现在这里,不喊口号,却默默将西部几个区建设成高科技产业集中地,吸引着
无数人才来这里奋斗

大学专业评估排名sci 谁知道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计算机专业最好的大学?

有哪些大学计算机专业好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专、属 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2. 计算机软件专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 机网络、软件工程、编译原理、分布式系统、软件项目管理、Oracle数据库系统等。 3. 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原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平台及核心技术、国际商务管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商务网站建设等。

计算机专业好的大学都有哪些

国内计算机专业最好的十一所大学依次是(这是教育部2012学科评估结果):
10003 清华大学 95
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88
10001 北京大学 87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2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10284 南京大学 80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9
10145 东北大学 77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哪个大学计算机系比较好

该说的大家都说了,我想说点其他的,

480-510的分数并不高,所以估计你的智商也是有限的,
而计算机这个专业的编程等工作最好是高智商的人来做比较好,
所以,建议自己要定位好,以后具体做计算机行业的哪一块,也就是自己的职业方向,
然后再寻找合适的学校,每个学校的定位是不同的,比如清华计算机注重应用,而中科大的计算机注重理论,培养的是计算机科学家,
可见盲目的看大学排名是不对的。
比如,我有个女同学学校不是很好,但是她选择做“软件测试”这个工作,在学校认真的学,毕业之后工作很不错,

至于地球物理学,中科大的这个专业是最出名的,有很多厉害的人物都是从这个专业出来的,
但是是不是你报考这个专业,你也能成功呢?
不一定,
首先,这个专业的成功人士以后都是转行的,比如微软张亚勤,中星微电子邓中翰,等等,
然后,我觉得他们的成功主要靠他们自己的智商,和这个专业关系不是很大,
所以,三思啊。

世界上计算机专业最好的大学

世界大学排名-工程和计算机ITTOP100排名

信息来源 [url]//egoe.cn/yuanxiao/view_yuanxiao.asp?id=418[/url]
World’s top 100 in engineering and IT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S
2 Massachusetts Inst of Tech US
3 Stanford University US
4 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India
5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K
6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
7 Tokyo University Japan
8 Cambridge University UK
9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10 Beijing University China
11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apan
12 Oxford University UK
13 Harvard University US
14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US
15 Tsing Hua University China
16 ETH Zurich Switzerland
17 Ge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
18 Monash University Australia
19 Ecole Polytechnique France
20 Hong Kong Uni of Sci and Tech Hong Kong
21 Illinois University US
22 Melbourne University Australia
23 Kyoto University Japan
24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etherlands
25 Pure University US
26 New South Wales University Australia
27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S
28 Massachusetts University US
29 Technion - Israel Inst of Tech Israel
30 Cornell University US
31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ustralia
32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Belgium
33 Nanyang University Singapore
34 Princeton University US
35 Michigan University US
3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S
37 Korea Adv Inst of Sci and Tech South Korea
38 Aachen RWTH Germany
39 Technical University Berlin Germany
40 Toronto University Canada
41 Ecole Poly Fédérale de Lausanne Switzerland
42 China University of Sci and Tech China
43 Osaka University Japan
44 Vienna Technology University Austria
45 Manchester University & Umist UK
46 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 Germany
47 Queensland University Australia
48 Sydney University Australia
49 Helsinki University Technol Finland
50 Texas A&M University US
51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 Sweden
52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5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
54 Adelaide University Australia
55 McGill University Canada
56 Wisconsin University US
57 Auckland University New Zealand
58 Yale University US
59 Waterloo University Canada
60 Technical University, Denmark Denmark
61 Glasgow University UK
62 Penn State University US
63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 Russia
64 Karlsruhe University Germany
65 St Peter *** urg State University Russia
66 Politecnico Di Milano Italy
67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outh Korea
68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etherlands
69 Stuttgart University Germany
70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US
71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weden
72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wan
73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France
73 Boston University US
75 Twente University Netherlands
76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US
77 Montpellier University France
78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
79 Tohoku University Japan
79 Edinburgh University UK
81 Hamburg University Germany
82 Bologna University Italy
83 Fudan University China
84 UC, Santa Barbara US
85 Norwegian University Sci and Tech Norway
86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US
87 Columbia University US
88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US
89 Chicago University US
90 Paris VI, Pierre et Marie Curie France
91 Trinity College Dublin Ireland
92 Roma La Sapienza University Italy
93 Technical University, Sydney Australia
94 Grenoble 1 University France
95 Chinese University Hong Kong Hong Kong
96 Nanjing University China
97 Birmingham University UK
98 TH Darmstadt Germany
99 Sheffield University UK
100 RMIT University Australia

国内哪些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比较好

就国内而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前十的高校都是学校,综合实力也是十分强悍,那竞争压力也就不言而喻了。专业排名靠前固然好,但考得上才是重点啊(捂脸)。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专业实力和报考难度稍微平衡一些的学校。

首先推荐专业排名前十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 。两所高校都不在北上广等一线地区,进而分数线不会很高,但同时专业实力又有保障,两所学校的科研实力都是相当强悍的,从两所高校在教育部的专业排名中也能看出一二。

最后推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等大学。这些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也比较好,在学校所在区域内认可度较高,学科评估排名较好,相对于上述的两类高校是一个压力比较小的选择。有意向留在这些地区发展的考生可以优先考虑这几所学校。

总得来说,本区域的考生考本区域的知名高校难度都不会小,毕竟当初我们班就有将近八成的人选择本省的学校。跨地区考难度会小很多,地区跨度越大难度越小。

中国计算机专业最好的大学

你好,个人认为四川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比较好,还有就是成都理工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比较好

计算机专业“最好”的是哪4所大学 一一教育网

我国的大学专业五花八门,其中计算机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很热门的专业,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迅猛,计算机类专业更是能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月薪轻松上万,发展前景十分明朗,因此这类专业每年都吸引着大批量的高考生报考。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绍的就是计算机专业最好的4所大学,实力强悍,能考上其中一所都是能拿到铁饭碗!

1、北京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是我国军中唯一的一所985大学,该学校的行事比较低调,很少会参与高校排名,但是该学校在我国的知名度非常高,而且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发展得也非常好,学校还一度被人们称为“军中清华”,而一贯的高水平高要求,也孕育出了教育部学科评估A+的计算机专业。但是想要考上国防科技大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考生除了要有优异的高考分数之外,个人的体检环节以及政审环节都必须能通过,如果身体素质水平不够强硬,那么也会以这所大学失之交臂。

对此,你们怎么看的呢?

大学专业评估排名sci 谁知道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谁知道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根据2012年学科评估的结果,国内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参评高校一共45所。你要前五十?对不起,没有。
排名如下: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江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东北电力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电力学院河海大学郑州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广西大学

以上就是一一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一一教育网。
与“大学专业评估排名sci 谁知道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