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4 05:43:01 | 一一教育网
济南大学学校有校本部、舜耕校区和明水校区,共三个校区,具体地址为:
校本部: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舜耕校区: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13号
明水校区: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
济南大学始建于1948年,前身是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2000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和济南联合大学合并组建为济南大学。学校目前属于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山东省“冲一流”建设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
王牌专业
2020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国家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物理学、金融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通信工程。
2020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省级):复合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设计、经济学。
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国家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应用化学、机械工程、网络工程、会计学、音乐学。
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省级):金融学、特殊教育、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心理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应用化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山东省品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汉语言文学、材料化学。
济南大学是名校。济南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济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8年的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2000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和济南联合大学合并组建济南大学。2001年4月,原民政部济南民政学校和原山东省物资学校并入济南大学。2007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并入济南大学,实行科教一体化。2013年,济南大学成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设24个学院,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9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门类。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应用化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社会工作专业、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山东省一流学科:材料科学、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学
山东省省级重点学科:材料学、应用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眼科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国民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肿瘤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中国古代文学、社会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一一教育网(https://www.glyydyj.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济南大学是几本院校?的相关内容。
目前根据教育部门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 济南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
济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8年的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2000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和济南联合大学合并组建济南大学。2001年4月,原民政部济南民政学校和原山东省物资学校并入济南大学。2007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并入济南大学,实行科教一体化。2013年,济南大学成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
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校园占地2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9.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7亿元;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有专任教师2117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7529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6月,学校设有24个学院,开设96个本科专业。
开设的专业有:金融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酒店管理、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投资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复合材料与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工业 设计、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4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4个、山东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3个。
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
山东重点学科:应用化学、材料学、眼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古代文学、水文学及水资源、社会学、国民经济学、肿瘤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机械电子工程
山东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文化产业管理学、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6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16个、山东省校企共建专业9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重点立项建设3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专业5个、山东省精品课程53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氨噻肟酸新工艺仿真-实训综合实验》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西方经济学》、《健康心理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化学与人类健康》、《古典诗词与人生修养》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工业分析》、《分离科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C语言程序设计》、《水力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工业分析》、《分离科学》、《水力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山东省普通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
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名单不全):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社会工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自动化
教学成果
截至2019年3月,近年来,学校主持国家级教研教改课题22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28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部级教学研究成果奖75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活动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022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69项、二等奖324项;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建有省部级以上研究平台56个,其中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1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含自主培育建设)5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及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山东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1个、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4个、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工业设计中心16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3月,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452项,省部级项目99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45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三等奖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97项;学术论文被SCI、EI、SSCI、CSSCI收录6957篇,出版专著、译著241余部。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3月,学校与中国国(境)外教育机构通过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与美、英、德、法、加、澳、俄、日、韩、新等国家的93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与港澳台地区的22所高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在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美国南达科他州阿伯丁和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建有孔子学院3所,与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合办环境工程、金融学、机械工程、网络工程等4个本科项目专业。
就业情况
一一教育网
就业指导全程化。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通选课和就业形势政策课,建有省属高校首家网络职前教育学堂,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2009年被团中央、中华青年联合会、国际劳工组织授予 “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
2024-02-05 13:01:36
2023-12-12 22:09:43
2023-08-08 23:18:24
2023-09-03 00:17:26
2024-01-09 08:29:26
2023-08-14 00: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