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9 16:50:15 | 一一教育网
高考是很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重要途径,每年都有着上百万的考生在同一个高考战场上做出着各自的答卷,关于“高考最难、录取难度最大的是哪个省份”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将“最难”理解为两层含义,自然答案也就有两种。
第一种答案:以河南省为代表的高考参考人数众多的省份,例如河南省、安徽省,山东省,四川省,广东省等。之所以说这些省份是高考最难的省份,录取难度最大的省份是因为参考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以河南省为例,2019高考中河南省一本录取新生共计91321人,其中包括理科录取新生74956人,文科录取新生16365人。但是据不完全统计,河南2019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超过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几乎占据了全国高考生的1/8,由此这算过来,河南2019年一本录取率仅为9%!这样的一本录取率相信应该是位居全国各省最低榜首了。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去年河南的一本录取率仅7.80%,占据全国各省的最末位置,不得不说河南果然是全国高考最难,录取难度最大的省。
第二种答案: 以江苏省、浙江省为代表的自主命题高考省份。如果说河南省能够被称为高考最难的省是因为它的参考人数众多,竞争压力巨大,那么江、浙二省能够被称为高考最难省份的原因便是题目真的是太难了。这或许也跟江苏省浙江省盛产学霸有关,还有一个因素便是,浙江省原来的三所211大学合并后高校数量减少,招生自然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竞争加大,这也是浙江省能够被称为高考最难省份的原因。
以上便是是小编认为高考最难录取难度最大的省份,但是话又说回来,其实所谓的难度只是相对而言,总体来说在各个区域内部,竞争还是相对较为公平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将重心放在自己的学习备考上面,而不应该过分地担心哪个省高考难度最大,自己所在的省份是不是录取最难的那个省份?与其整日忧心忡忡,倒不如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只要高考分数高,名牌大学任你挑!
伴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的公平合理,我们相信在之后不会有高考最难的省份这类的问题,只会有最不努力的学生。如果你有着自己一定能够进入大学的信心,认真训练题目,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巩固,那在高考中你一定没有问题的。 最后希望各位学子都能够认真备考,不负父母恩师的厚望,也能考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走进自己向往的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是195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材料补充:
1952年8月15日、16日、17日3天,举行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从此建立的全国统一性高考为新中国的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建设人才。每科考试时间为1小时40分,每单元考试两科,语文、数学、化学、中外历史地理、物理、政治、生物、外语(俄语、英语),每名考生必须参加全部8科考试,17天安排额外的笔试和实习,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制定统一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各大行政区招生委员会组织考试、评卷。从此,统一招生考试的方式直至1966年。同样在1952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根据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进行高校院系大调整。北京新建航空、地质、钢铁、石油等8大学院,培养“未来的红色工程师”。同年,教育部发布通知,规定全国高校除经教育部批准的个别学校外,一律参加统一招生,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在《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暑期招考新生录取名单》中,不少名字已经成为今日中国关键领域内的带头人。
一一教育网(https://www.glyydyj.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为何23年被称为“高考最难年”,许多考生上不了本科?三大原因的相关内容。
高考题型出现了新变化,考验考生临场素质 高考结束后,各界教育人士也对 2023 年高考各科目的题型做了分析。
一、高考人数增加。
我们都知道,如果考生想要考上目标院校,并不是成绩高就一定能被录取的,而是需要具备这些基本条件:
1、达到分数线。也就是达到所报院校专业的分数要求。
2、成绩比别人高。也就是成绩要比同期填报同院校同专业的其他考生要高。
因为大多数高校的录取原则都是高分优先,比如高校的录取名额只有10个,而填报人数有100个,那么你的成绩就需要达到前十名才行,并不是达到分数线就行。
二、复读生数量巨大。 一一教育网
高考应届生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本届的复读生数量庞大,预计将会达到200万人。尤其是河南,复读生的占比已经逼近半数,这对于应届考生的威胁是非常巨大的。
因为复读生是就读四年甚至五年高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时间远超应届生,且参加过高考,拥有一定的高考经验,临场发挥方面、心理素质方面等,都会比应届生更强一些。
所以,复读生的成功几率要远大于应届生,但是每个高校在省内的录取名额是有限的,大量的复读生被录取,自然会大大增加应届生的被录取难度。
三、高考题目难度或将提升。
相关人士分析,今年的高考题目难度或将提升,考生们没有“两把刷子”,将很难考出理想的成绩。其实这一点从去年的高考就能够看出来。在去年的高考中,考生们普遍感觉到高考难度的增加。
比如语文的考题中出现了一些关于兴趣、专业名词、通识知识、文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如果考生是个只知道学习文化知识的书呆子,恐怕连题目都看不明白。
而数学又有巨量的计算,甚至有些学霸型考生都差点面临做不完题的窘境。另外,高考试卷对于考生的知识应用、理论实践、临场发挥等都进行了考核。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高考的题目内容将会逐渐向“活学活用”转变,内容上将会增加更多的通识元素,对于考生的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结合高考的发展情况来看,今年将会比去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难度必然是会提升的。
如果考生还是像以前一样只会文化课的知识点死记硬背,而不懂得组合运用、灵活实践,没有一定的通识知识储备,那在今年的高考中很可能会“一脸懵”。
以上就是一一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一一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一一教育网:www.glyydyj.com高中生没考上大学的概率有多低? 举个江苏的例子,满分480,分数只记语数外三门,语文数学分别160分,英语120分,还有40分附加分。一本线在340分左右。我们来算一下怎么才能考340分。 计算得知,大概考到总分的百分之70就能上本一,平分一下,按每科获得百分之70的分数。理科数学满分200考140分,语文满分160考112分,英语满分120考84分,就有336分。离本一线只有4分之差。
高考哪个省最难考? TOP1:江苏省。 难度系数:地狱级。 盛产学霸的江苏省,摘得高考难度“第一”的桂冠,想必大家感觉并不奇怪。 江苏省的试卷多年来,一直都被考生、老师誉为“变态级”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很多江苏考生所郁闷的地方。 TOP2:浙江、湖南、湖北。 难度系数:噩梦级。 1、浙江:对于浙江,浙江是高考改革先行省,高考改革变化大,各种大小高考让人难以应对
全国高考哪个省份最难 中国高考优势省份排名如下: 1、北京市:北京市是中国最具有教育资源和优势的城市之一,具有非常强的高等教育资源和优质的高等教育机构。 2、上海市:上海市是中国最具有现代化城市特色和经济发展优势的城市之一,具备较强的经济和教育资源。 3、浙江省:浙江省是中国南部沿海的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拥有较为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和优质的高等教育机构。 4、江苏省:江苏
陕西高考分数公布时间 2023年陕西高考成绩公布时间为6月24日12时。 拓展知识: 陕西是一个高考比较友好的地方,考生人数不算多,本省优秀的高校也比较多,陕西有97所大学,本科学校57所,专科学校40所。其中陕西有3所985大学,8所211大学。 2022陕西高考一本录取率是30.32%;211录取率是5.67%;985录取率是1.88%。陕西高考2022年高考人数是
你觉得哪个省高考最难考? 高考最难的省份从高到低依次为江苏、浙汀、河北、山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广东、四川、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福建、重庆、贵州、甘肃、云南、北京、上海、天津、青海、新疆、西藏、海南、宁夏、广西 地狱模式:江苏、浙江、河北、山东 难度系数:★★★★★ 理由分析:江苏总分480分,只考语数外,但是名校录取不仅看分数线,还看选测科目等
2023年全国各省份高考录取率!哪个省最“难”? 2023年全国高考录取率备受关注,哪个省的考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以下是全国部分省份的本科录取率对比: 广东: 70万考生中,108068人进入重点本科,上线率15.44% 福建: 23.2万考生,53367人上线,上线率23% 河北: 61.54万考生,141513人上线,上线率23% 江苏:
2023年乙卷高考数学难不难 2023年乙卷高考数学比较难。 2023年高考数学试卷难度排行榜,全国甲卷难度排名第一,全国乙卷排名第二,新高考Ⅰ卷排名第三,新高考Ⅱ卷排名第四。 高考试卷难度排名第一: 全国甲卷(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是2023届高考数学最难的一套试卷,考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尤其是填空题和解答题,很多考生被困住,没有思路。 高考试卷难度排名第二:
考研最难的专业排名 考研最难的专业排名如下: 一、医学 医学专业毕业生可谓又苦又累,尤其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同学这一点估计体会更加强烈。很多人都说,学文穷一生、学医毁三代。很多学医的同学都对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以临床为例,虽然比别人多读一年,但最后学到的知识依旧是皮毛。 二、工程力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
2024-03-22 13:57:19
2024-01-06 17:35:14
2024-03-04 15:40:53
2023-10-27 11:56:14
2024-02-09 14:38:16
2023-12-19 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