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如何备考 地理成绩怎么提高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高考地理如何备考 地理成绩怎么提高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2022年高考地理如何备考 地理成绩怎么提高
地理 是文科中比较偏向理科性质的学科,很多文科生都在抱怨地理太难。那么,高考地理有哪些备考方法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1、重视课本
在高考地理备考过程中,课本是非常重要的资料。要知道高考中地理一切的出题点都是来自课本。所以高三学生一定要重视课本的复习。不要觉得课本简单就忽视它,每次学习课本都是巩固基础的过程。
2、记忆和理解
地理是文科科目,所以备考地理的时候是离不开记忆的。而自然地理部分的学习是偏向理解性的,所以高三学生想要提高地理成绩,就要做好记忆和理解相结合。另外,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法宝”,就是地图。想要学好地理,就要熟悉甚至是背下来地图,这样在做题的时候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最牛高考励志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3、制定计划
高三地理复习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没有计划,盲目的跟着老师走。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所以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地理的效率,节省一些时间学习更多的东西。
我推荐: 高中地理必备考试答题模板及技巧
一一教育网
4、拒绝题海战术
很多高三学生认为自己地理成绩不好就是因为做题少,所以就开始了题海战术,盲目追求数量。想要提高地理成绩的确需要做题,但不是盲目做题,要有针对性。摸清地理解题思路,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高考地理怎么复习?
看地图要注意将地图量化,比如世界各个地区的东西南北分界线的经纬度数,可以找到一下规律:
各主要地区东西以30个纬度为一个界限,30E是亚非和亚欧分界,60E是乌拉尔山脉,以及西亚和南亚分界线,90E是南亚和东南亚的分界线,如此等等
找到主要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山脉的经纬度,但只需要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寻参照物,根据这些最主要的地理物的精确位置推测出其他地理事物,例如:
开罗经纬度是30E,30N,这样可以猜出以色列的经度是30出头
通过地形图了解一些地理现象的深层原因,例如河流走向可以从地势特征中看出来,洋流分布可以从海陆分布特征和纬度中看出来,欧洲的隙缝气候为什么深入欧洲大陆(欧洲山脉多东西横贯大陆,对风基本无阻挡),美国气候的大陆性为什么那么强(山脉南北纵贯利于季风吹过),东非高原为什么不是雨林气候而是草原气候(地势高,、气候退化),四川为什么多阴雨(盆地容易形成阴天),北疆为什么比南疆多雨(天山阻挡水汽)
以上这些都是从地形图中看出来的
除了地形图之外还要接触一些专门地图,如气候类型分布图、洋流分布图、资源能源的分布图、交通图等
这些图往往要熟记
高考题大多都要有图作依据,因此看图相当重要
有时还要出现一些很特殊的图,平时没看见过或不常用,需要临场学会看图,例如太阳高度角分布图、气候玫瑰图、微笑曲线图等
还有一些等值线图格外需要注意,这些都会是复习的重点,如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这些图都有专门的方法来分析,高三会进行专门的训练
有的题需要你猜出图中的具体位置或所处地区,这种题首先看轮廓,像山东半岛、日本四岛、台湾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阿拉斯加、澳大利亚等地区或国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看不出来的就要用经纬度来猜,具体参见上文
本人参加过2004年的高考,是北京市前几名,这些都是我的经验之谈,望好好吸收
附录:关于等值线图
下面是我做家教的讲义:
4.2.等温线:
4.2.1.等温线图判读要点:
4.2.1.1.判断等温线的分布大势:
分析等温线的分布大势,可以看出某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一般说来,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果越向北温度越高,说明向北是低纬,该地处于南半球;反之则为北半球。
4.2.1.2.判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图表显示不出来,按等温线变化解说影响因素的顺序排列)
(1)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纬度)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3)夏季:内陆向高纬凸冬季:内陆向低纬凸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
(4)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地形(山地垂直高度)
(5)暖流:向高纬凸寒流:向低纬凸暖流增温寒流降温洋流
(6)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
(7)山地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气温垂直递减地势高
(8)锯齿状分布(南美洲7月气温图)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相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地势高低起伏大°
4.2.1.3.判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向高纬凸出则较相邻地区温度也较高。
4.2.1.4.判断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4.2.1.5.读出温度最值:
通过分析图中气温的最高、最低值可以看出温度差异的大小。
4.2.1.6.几条主要的等温线:
一些特殊的等温线往往是气候区的大致界线,例如0℃、20℃等温线。
4.2.1.7.找出图中特殊形状等温线所在的地区:
有的等温线图上,有一些等温线形状特殊的地区,为气温状况特殊的地区。(如2003年高考题中等温线沿太行山向南急转)
4.2.1.8.判断闭合等温线区域内的温度:
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高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总值也遵循“高高低低”的规律。例如图中A的温度低于12℃,B的温度高于15℃。
4.2.1.9.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海陆或季节:
几个原则:
(1)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北半球的低纬在南方,南半球的低纬在北方。
(3)大陆温度高于海洋则该半球为夏季,反之则为冬季。
(4)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则温度相对于附近同纬度较高,反之则较低。
(5)北半球为夏季是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冬季是南半球为夏季。
几个结论:
(1)若几条等温线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温在北方则该半球为北半球;
若几条等温线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温在南方则该半球为南半球。
(2)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
1月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7月向北凸出。
(3)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向高纬凸出;
冬季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夏季向低纬凸出。
4.2.1.10.根据等温线分布状况判断地形:
4.2.1.10.1.根据等温线判断地貌:
闭合等温线分布区域中如果等温线数值从里向外递减,即内高外低,一般为盆地地形,反之则为山地。
4.2.1.10.2.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等温线之间的相对高度:
若两条等温线的温差为A,则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A/6)米。
4.2.2.我国等温线分布规律:
4.2.2.1.我国1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1)1月份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平行,等温线的排列密集。
(2)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是黑龙江省北部,温度最高的是南海诸岛。
(3)0℃等温线大致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在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祁连山地等地区,出现了封闭状的等温线;4℃等温线经过四川盆地时明显向北弯曲,这些地区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不同。
4.2.2.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阳高度比南方少,同时,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黑龙江北部漠河一带。
4.2.2.3.我国7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1)等温线排列稀疏,东部大致与海岸平行。
(2)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还超过了28℃。
(3)东北北部与南海诸岛的7月份温差仅8℃左右。
4.2.2.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我国夏季大多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4.2.3.世界等温线分布规律:
根据1月份和7月份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可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1)从全国气温分布大势看:
无论冬季或夏季,气温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因为气温还受洋流、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2)从南北半球对比看:
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而且稀疏,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而且密集,北半球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要比南半球复杂。这是因为南半球陆地面积比较小,表面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的多,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比较小,因此气温的变化比较简单。
(3)从北半球的冬夏气温看:
北半球冬季大陆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向北弯曲;夏季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向南弯曲。
(4)从气温极端值出现的地区看:
全球的最冷和最热的地方都出现在大陆上,夏季的炎热中心出现在北纬20~30度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冬季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出现在西伯利亚,而极端低温出现在南极大陆。
4.3.等降水量线:
(1)判断降水地区分布差异的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2)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多雨——迎风坡;少雨——背风坡。
(3)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如辽宁省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高三地理怎样复习
一一教育网(https://www.glyydyj.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三地理怎样复习的相关内容。
地图总是混,气候类型背不过。
说实话,如果对地理没兴趣,就只有死记硬背,但是一定要告诉自己:我可以背过,不要说自己不行,心理上要给自己暗示。试着去自己画图,一定要记得一点:相信自己能背过;气候类型什么的,你就按照老师划分的,分门别类的一类类加上地理位置的背,背完一类就默写,可以给父母或者同学背,一定要记住,背过后给去找地图看。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我的经验了。
要知道,基础最重要,各种概念、区域划分、特征之类的一定要记牢。
但是提高的话,我就讲讲经验吧。
地理分为自然;人文;区域。
总的来讲,自然是要一章章啃,那个要多做题,一般的书没什么用,讲的都是套话,推荐买些高考模拟题做做那个《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好像是叫这个名字,要不就是《三年模拟五年高考》,还有《十年高考》,有错题不管简单还是难,一定要去问老师千万不要留死角;
啃得时候要多看图,记住所有的大体内容,三圈环流气候地形,都是图;教你一招,学画地图,要快速画经纬网与世界地形轮廓,找特殊点并且一定要让轮廓与经纬度吻合,最终在大脑里形成一张图,自然地理你就没问题了;
人文则不是太难,自己感觉关键在于记概念,特别是各类分类,一定要记牢。剩下的就是多看些材料,乱七八糟世界各地。
区域的话按照老师讲的来,事实上老师不是很重视区域地理,而且复习到这时你的基础应该很牢固了。此时做模拟题吧……做各类卷子吧,区域地理还是做开始我推荐的书就行。政治和历史基本上就是靠抓关键点。
这样的话,文综应该没问题。
当然了,我也只是介绍经验,还地看你自己。
相信你可以的,加油
高三地理需要复习的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八本教材能中。学生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究竟如何搞好高三的地理复习,是每个高三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下面是本人在近几年的高三复习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仅供同行借鉴或参考。
一、制定整体教学复习计划
高三复习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初、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精选一套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做好学科内综合练习,同时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一些必在的测试,测试的试题要注意精选。第三阶段,编写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试卷,进行模拟测试。在高考前留下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训练,教给他们一定的应试技巧。
二、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从近几年的地理高考来看,试卷并不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尤其是今后的试题,逐步以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三、做好学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地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或者是掌握不够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从而在心理方面为高考做好准备。同时,还要让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主动、轻松,才有针对性,学习效果才会提高。
四、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权机结合的原则。讲,要有针对性,除重点、难点外,侧重讲解复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能。练,以限时训练为主要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使之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训练的试题既要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评,教师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讲评,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因为时间过长,逐渐淡忘,学生就失去了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讲评要注意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应只作简单的重复,不能以题论题。
五、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教师必须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大,加上生动的语言表达,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使直观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
六、建立“改错本”
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会经常测试,而学生在每次测试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错误,因此建立“改错本”是复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考生在考试中所犯的错误通常在脑子中印象很深,为避免同一错误的再发生,建立“改错本”是十分必要的。老师每讲完一份试卷,让考生在“改错本”上将错误订正,并作正确的分析、归纳、总结。每次考试前,重新检查一下自己所做的错题以及错误的原因,充分加以重视,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经多次反复,加强记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做题时认真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强化训练
从信息论的原理来看,学习是由信息的输入、贮存与输出三个过程组成。信息输入包括听课、阅读和理解,信息的贮存靠记快实现,信息的输出是指知识的再现和运用。三个过程关系密切、缺一不可,但考试主要是通过信息的输出来实现。因此,要想提高考试的成绩,平时就必须加强对知识输出的训练。加强训练是一种高度的知识训练,通过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输出知识的能力,提高成绩。
八、注意高考信息的收集
高考信息把握正确,方法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必须注重高考信息的收集。教师要重视对《考试大纲》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以上就是高考地理如何备考 地理成绩怎么提高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一一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一一教育网:
www.glyydyj.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